狠狠干天天干_精品中文字幕视频_日韩黄色三级_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客服 |
手機網
格雷厄姆網網站歡迎您!
廣告
主頁 > 期貨 > 大學期貨 > 正文

黃大豆跨市套利操作的機會及啟示

2024-06-28 17:15 來源:未知 作者: admin
分享到
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
  • 掃描二維碼

    關注√

    格雷厄姆網微信

在線咨詢:
  • 掃描或點擊關注格雷厄姆網在線客服

   我國是全球黃大豆的第一大進口國,2000年的進口量占國內產量的70%。因此,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機會,在連豆期市價格明顯高于美豆進口成本價格時,進行中美黃大豆期貨跨市場套利操作即成為可能。通過對近兩年中美黃大豆期貨市場價格差異的研究發現,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套利操作機會幾乎每年都有。同時,通過對價格差異的研究,還能對我們判斷連豆市場的走勢有所幫助。

一、研究中美黃大豆跨市場套利需要解決的兩個技術性問題

   所謂“跨市場套利”,是指“在某個交易所買入(或賣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種商品合約的同時,在另一個交易所賣出(或買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種商品合約,以期在有利時機分別在兩個交易所對沖獲利”。但在目前中美黃大豆套利的實際操作中,一般采用實物交割的方式,即根據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簽訂進口合同,同時在連豆期貨市場賣出稍遠月份的期貨合約,隨后以進口實物參與連豆市場的賣出交割,從而獲利。本文所研究的“套利”就是指這種實際操作中的套利方式。為正確研究這種套利的市場機會,我們需要解決兩個技術性問題。
   首先,解決兩個市場價格的可比性。為更符合實際,應將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轉換為國內進口成本價格(港口入庫價)。筆者結合美豆進口實際發生的費用,總結出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換算成國內進口成本價格(W)的估算公式:W(元/噸)=(A+B)×3.55+C×9.66+117(設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A美分/蒲式耳;海灣升水=B美分/蒲式耳;海運費=C美元/噸)。其中,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為8.3∶1,關稅為3%,增值稅為13%,其他進口費用平均為117元/噸(包括:保險費、中間商傭金、卸船費、港雜費、商檢衛檢費、入庫短駁費等)。如果設定海運費平均為20美元/噸,海灣升水平均為35美分/蒲式耳,則公式可簡化為:進口成本價格(元/噸)=(A+35)×3.55+310。
   其次,制作連豆價格連續資料。本文研究中美黃大豆的歷史套利機會以CBOT“黃大豆連續”價格為資料,因此應制作相應的連豆價格連續資料(簡稱“連豆連續”)。因在套利實際操作中,從簽訂進口合同到國內入庫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為1至2月),因此“連豆連續”采用的合約要比美盤“黃大豆連續”遠一期。例如,在一二月份時,CBOT“黃大豆連續”采用黃大豆3月合約的數據,而“連豆連續”采用的合約則應為5月合約;在三四月份時,CBOT“黃大豆連續”采用黃大豆5月合約的數據,而“連豆連續”采用的合約則應為7月合約,以此類推。

二、2000、2001年中美黃大豆跨市場套利機會分析

   在以上基礎上,筆者計算出自1999年7月至今,以“黃大豆連續”價格換算出的國內進口成本價,以及相對應的“連豆連續”價格。
   筆者發現:(1)在2000年2月和2001年1月,連豆期貨市場的價格分別超過美國黃大豆進口價格103元/噸和199元/噸,這兩次都是中美黃大豆套利操作的絕佳機會;(2)中美黃大豆平均價差為-28元,即近兩年國內期貨平均價格比美豆平均進口價格低28元/噸,這并不是說連豆期貨平均價格比美豆價格低,只是說明連豆期貨平均價格比美豆平均進口成本價格略低;(3)中美黃大豆價差高點分別出現在2000年1—2月(+33、+103)和2000年5—6月(+37、+82)以及2001年1—2月(+199、+62),低點分別出現在1999年9—10月(-191、-181)和2000年8—9月(-122、-84),非常巧合的是,這些時間段與形成連豆市場階段性頂和底的時間極其吻合。

三、從對中美黃大豆價格差異的研究中所得到的啟示

   由此,筆者總結出一條判斷連豆期貨市場階段性頂和底的經驗性定理:當以上述方法計算出的中美黃大豆價格差異超過±100元/噸時,行情進入見頂或見底的警戒區。也就是說,當連豆期貨價格受投機性資金影響,比美豆進口成本價格高100元/噸以上時,連豆市場將滯漲于美盤,大多數情況下可能形成階段頂(如:2000年2月,2001年1月);當連豆期貨價格受投機性資金影響而比美豆進口價格低100元/噸以上時,連豆市場將滯跌于美盤,大多數的情況下可能形成階段底(如:1999年9—10月,2000年8月)。因此中美黃大豆價差過大,不僅可為套利者提供低風險的獲利機會,而且能為期貨投資者提供連豆期貨市場階段性行情可能到頭的信號。
   以上述計算方法,按3月6日美豆5月合約價格467美分計算,美豆進口成本價為2092元,比連豆7月合約收盤價2087元高5元/噸,沒有超過“警戒線”。
當然,由于筆者所采用的資料年限較短,以及筆者為計算方便,人為固定了進口費用及升貼水,因此所得結論不一定十分精確。有條件的市場人士可根據筆者思路設計計算機軟件,以圖表的形式及時跟蹤中美黃大豆價差,從而為投資者特別是現貨商提供套利獲利機會,為期貨投資者預測市場提供參考依據。

廣告

熱門搜索

相關文章

廣告
|大學期貨 頻道

黃大豆跨市套利操作的機會及啟示

admin

|
   我國是全球黃大豆的第一大進口國,2000年的進口量占國內產量的70%。因此,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機會,在連豆期市價格明顯高于美豆進口成本價格時,進行中美黃大豆期貨跨市場套利操作即成為可能。通過對近兩年中美黃大豆期貨市場價格差異的研究發現,這種低風險高收益的套利操作機會幾乎每年都有。同時,通過對價格差異的研究,還能對我們判斷連豆市場的走勢有所幫助。

一、研究中美黃大豆跨市場套利需要解決的兩個技術性問題

   所謂“跨市場套利”,是指“在某個交易所買入(或賣出)某一交割月份的某種商品合約的同時,在另一個交易所賣出(或買入)同一交割月份的同種商品合約,以期在有利時機分別在兩個交易所對沖獲利”。但在目前中美黃大豆套利的實際操作中,一般采用實物交割的方式,即根據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簽訂進口合同,同時在連豆期貨市場賣出稍遠月份的期貨合約,隨后以進口實物參與連豆市場的賣出交割,從而獲利。本文所研究的“套利”就是指這種實際操作中的套利方式。為正確研究這種套利的市場機會,我們需要解決兩個技術性問題。
   首先,解決兩個市場價格的可比性。為更符合實際,應將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轉換為國內進口成本價格(港口入庫價)。筆者結合美豆進口實際發生的費用,總結出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換算成國內進口成本價格(W)的估算公式:W(元/噸)=(A+B)×3.55+C×9.66+117(設CBOT黃大豆期貨價格=A美分/蒲式耳;海灣升水=B美分/蒲式耳;海運費=C美元/噸)。其中,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為8.3∶1,關稅為3%,增值稅為13%,其他進口費用平均為117元/噸(包括:保險費、中間商傭金、卸船費、港雜費、商檢衛檢費、入庫短駁費等)。如果設定海運費平均為20美元/噸,海灣升水平均為35美分/蒲式耳,則公式可簡化為:進口成本價格(元/噸)=(A+35)×3.55+310。
   其次,制作連豆價格連續資料。本文研究中美黃大豆的歷史套利機會以CBOT“黃大豆連續”價格為資料,因此應制作相應的連豆價格連續資料(簡稱“連豆連續”)。因在套利實際操作中,從簽訂進口合同到國內入庫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為1至2月),因此“連豆連續”采用的合約要比美盤“黃大豆連續”遠一期。例如,在一二月份時,CBOT“黃大豆連續”采用黃大豆3月合約的數據,而“連豆連續”采用的合約則應為5月合約;在三四月份時,CBOT“黃大豆連續”采用黃大豆5月合約的數據,而“連豆連續”采用的合約則應為7月合約,以此類推。

二、2000、2001年中美黃大豆跨市場套利機會分析

   在以上基礎上,筆者計算出自1999年7月至今,以“黃大豆連續”價格換算出的國內進口成本價,以及相對應的“連豆連續”價格。
   筆者發現:(1)在2000年2月和2001年1月,連豆期貨市場的價格分別超過美國黃大豆進口價格103元/噸和199元/噸,這兩次都是中美黃大豆套利操作的絕佳機會;(2)中美黃大豆平均價差為-28元,即近兩年國內期貨平均價格比美豆平均進口價格低28元/噸,這并不是說連豆期貨平均價格比美豆價格低,只是說明連豆期貨平均價格比美豆平均進口成本價格略低;(3)中美黃大豆價差高點分別出現在2000年1—2月(+33、+103)和2000年5—6月(+37、+82)以及2001年1—2月(+199、+62),低點分別出現在1999年9—10月(-191、-181)和2000年8—9月(-122、-84),非常巧合的是,這些時間段與形成連豆市場階段性頂和底的時間極其吻合。

三、從對中美黃大豆價格差異的研究中所得到的啟示

   由此,筆者總結出一條判斷連豆期貨市場階段性頂和底的經驗性定理:當以上述方法計算出的中美黃大豆價格差異超過±100元/噸時,行情進入見頂或見底的警戒區。也就是說,當連豆期貨價格受投機性資金影響,比美豆進口成本價格高100元/噸以上時,連豆市場將滯漲于美盤,大多數情況下可能形成階段頂(如:2000年2月,2001年1月);當連豆期貨價格受投機性資金影響而比美豆進口價格低100元/噸以上時,連豆市場將滯跌于美盤,大多數的情況下可能形成階段底(如:1999年9—10月,2000年8月)。因此中美黃大豆價差過大,不僅可為套利者提供低風險的獲利機會,而且能為期貨投資者提供連豆期貨市場階段性行情可能到頭的信號。
   以上述計算方法,按3月6日美豆5月合約價格467美分計算,美豆進口成本價為2092元,比連豆7月合約收盤價2087元高5元/噸,沒有超過“警戒線”。
當然,由于筆者所采用的資料年限較短,以及筆者為計算方便,人為固定了進口費用及升貼水,因此所得結論不一定十分精確。有條件的市場人士可根據筆者思路設計計算機軟件,以圖表的形式及時跟蹤中美黃大豆價差,從而為投資者特別是現貨商提供套利獲利機會,為期貨投資者預測市場提供參考依據。


大學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