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春思-五言古詩
admin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花叢中間擺放一壺美酒,自斟自飲沒有親友陪伴。
舉起酒杯邀請天上明月,加上自己影子合成三人。
可惜明月不懂飲酒樂趣,影子也徒然伴隨我身邊。
暫且與明月和影子結伴,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我歌唱時月亮游動徘徊,我起舞時影子搖擺零亂。
清醒之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后便是各自分散。
愿意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敬愛藐遠的星河相見。
【評點】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花叢中間擺放一壺美酒,自斟自飲沒有親友陪伴。
舉起酒杯邀請天上明月,加上自己影子合成三人。
可惜明月不懂飲酒樂趣,影子也徒然伴隨我身邊。
暫且與明月和影子結伴,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我歌唱時月亮游動徘徊,我起舞時影子搖擺零亂。
清醒之時我們共同歡樂,酒醉以后便是各自分散。
愿意永遠結成忘情好友,將來在敬愛藐遠的星河相見。
這是《月下獨酌》四首中的第一首,表現了李白借酒澆愁的孤獨苦悶心理。當時,唐朝開始敗落,李林甫及其同黨排除異己,把持朝政。李白性格孤傲,又“非廊廟器”,自然遭到排擠。但他身為封建士大夫,既無法改變現狀,也沒有其他前途可言,只好用飲酒、賞月打發時光,排遣心中孤寂苦悶。于是,有了這首詩。
本詩分為三個部分。頭四句是第一部分,描寫了人、月、影相伴對飲的畫面。花間月下,“獨酌無相親”的詩人十分寂寞,于是將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拉來,三“人”對酌。從一人到三“人”,場面仿佛熱鬧起來,但其實更加突顯出詩人的孤獨。
第五句到第八句是第二部分。詩人由月、影引發議論,點明“行樂須及春”的主旨。“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明月和影子畢竟不能喝酒,它們的陪伴其實是徒勞的。詩人只是暫借月、影為伴,在迷醉的春夜及時行樂。詩人的孤單寥落、苦中作樂躍然紙上。
最后六句是第三部分。詩人慢慢醉了,酒意大發,邊歌邊舞。歌時,月亮仿佛在徘徊聆聽;舞時,影子似乎在搖擺共舞。但是,當詩人一醉不起,月亮與影子就馬上各自分開。詩人想和“月”“影”真誠地締結“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之約,但它們畢竟“皆是無情物”,詩人的孤獨苦悶溢于言表。
本詩用動寫靜,用熱鬧寫孤寂,造就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既表現了詩人空有才華的寂寞,也表現了他孤傲不羈的性格。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燕地春草剛剛細嫩如絲,秦地桑樹已經低垂綠枝。
當你心中惦念歸家之日,正是我思念你斷腸之時。
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入亂了我的羅帳?
【評點】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燕地春草剛剛細嫩如絲,秦地桑樹已經低垂綠枝。
當你心中惦念歸家之日,正是我思念你斷腸之時。
春風啊你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入亂了我的羅帳?
這是一首描寫思婦心緒的詩,描寫了秦地思婦整日思念在燕地戍邊的丈夫,希望他早點回來的情景。
頭兩句通過秦燕兩地的春季景物來起興。“燕草如碧絲”是思婦想到的,“秦桑低綠枝”是她看到的。仲春之時,花繁葉茂,獨在秦地的思婦看到春景,不禁想到在燕地戍邊的丈夫,希望他早日歸還。她猜想在燕地的丈夫此時看見碧絲一樣的春草,應該也會和她想法一樣。《楚辭·招隱士》中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語句,這是見春草而思歸的出處。詩人化用這個語句,顯得渾然天成。同時,這兩句中的“絲”“思”、“枝”“知”諧聲雙關。
中間兩句接著上句寫:燕草碧綠之時,丈夫也一定想著回家,寬慰兩個離人的心靈。按照常理來講,思婦應該高興才對,而下句竟寫了“斷腸”。這種寫法看似不合常理,但仔細品味后就會發現:寒冷的燕地春草萌生之時,丈夫才有歸還之念;溫暖的秦地桑柳滴綠之時,女主人公思念丈夫已久,幾近“斷腸”。這種對比的寫法更加深刻地表現了思婦的情感。
最后兩句用吹動羅幃的春風來寫思婦的心理,表現了她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情操。
本詩借景抒情,感動人心。